2024年1-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下称“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根据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1-10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890GWh,同比增长1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我国锂电池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9.4%。电池环节,1-10月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过200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装车量约405GWh。1-10月全国锂电池出口总额达到3502亿元,同比下降9.2%,降幅较1-6月收窄3.3个百分点。一阶材料环节,1-10月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产量分别约为240万吨、155万吨、165亿平方米、100万吨,同比增长均超过21%。二阶材料环节,1-10月电池级碳酸锂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43%,电池级氢氧化锂产量30万吨,同比增长27%。1-10月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微粉级)均价分别为8.8万元/吨和8.4万元/吨。
2024年1-10月,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整体平稳。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光伏电池出口量增长超过40%。多晶硅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158万吨,同比增长39.0%。硅片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608GW,出口量约53.2GW。电池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约510GW,出口量约45.9GW。组件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组件产量约453GW,出口量约205.9GW。
近日,国家及云南省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云南省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首次明确将存量常规水电绿证实施无偿划转,标志着云南在全国率先开启这一新政,对活跃云南绿证交易市场,支撑绿电消费需求,助推全省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电力用户获得的绿证主要来自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以及2023年1月1日后投产的完全市场化的常规水电电源,通过绿电交易、绿证交易获得,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但2023年之前投产的存量常规水电暂不核发可交易绿证。《细则》出台后,这部分水电相应的绿证将随电量直接无偿划转,与存量常规水电进行交易将成为获得绿证的新选择。目前全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水电大多在2023年以前投产且年发电量十分可观。当前仅在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参加的省内存量常规水电交易电量年度规模超过1000亿千瓦时,对应绿证数量超过1亿张,全省超过9万家市场化电力用户将享受到改革红利。在云南电力市场中,水电承担着省内优先用电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职责,绝大部分电量还需与省内众多市场化用户、电网代购用户等主体进行多对多的自主交易,交易对象多元、过程复杂、合同多样。同时,水电电源大多呈现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与交易合同电量往往存在偏差,水电发电量如何溯源至不同类型用电主体,进而保证存量常规水电绿证精准划转到用户变得复杂困难。对此,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创新提出基于电力交易合同的溯源体系,通过溯源算法实现发用电双方精准匹配,为存量常规水电绿证划转提供确权依据,并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牵头编制的《电力交易用户绿色用电溯源方法》地方标准,为电力交易溯源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助力绿证划转更高效、更可信、更透明。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持续走低,供电供暖需求持续攀升。为做好冬季能源供应保障,安徽相关省属企业纷纷积极备战,全力以赴迎峰度冬。合肥皖能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高度重视投产后的首次迎峰度冬工作,积极做好气源协调,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完善防寒防冻措施,制定冬季专项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强化人员和设备保障,将积极发挥天然气调峰机组启停升降负荷速率快、能源利用效率高、环保指标优等特点,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气源、保供电。淮北矿业集团千方百计稳产量增资源、拓渠道增储备,进入12月份,全面完成迎峰度冬及可调度煤炭储备任务。同时,优化调整电煤供应结构,提升应急保供能力,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电煤合同兑现率达100%。淮北矿业集团彰显国企担当,积极发挥能源保供“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将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生产结构,统筹煤炭资源调配,通过“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对矿井采场逐一分析,提前预判、超前谋划,保证产量供应。入冬以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供暖供电需求攀升,能源保供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自觉担当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供给“主力军”,10月份以来,本土动力煤产量约400余万吨,电煤外运150多万吨,日均发运火车近10列。切实发挥北方港口“北煤南运”中转枢纽和资源“蓄水池”作用,不断优化发运组织,加大外来煤引入力度,四季度总量235万吨,截至11月底,已落实资源192万吨,到厂127万吨,超额完成月度计划,坑口电厂库存55万吨,基本满库,以实际行动彰显国企责任担当。近日,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煤炭运输线一派繁忙景象。入冬以来,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开通煤炭保供“绿色通道”,畅通煤炭铁路、汽运等多式运输链,昼夜作业加快煤炭开采速度,加大洗选转运量,全力保障各电厂发电用煤及企业生产用煤需求。
今年11月,云南电力现货市场首次开展整月连续结算试运行,交易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近80%,平均每天近250家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申报。这意味着云南充分融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更高效地实现省际间电力盈缺互补,有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为加快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注入新活力。预售变日结电力现货市场加速构建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建立健全电力市场,能够有效推动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市场经济中,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只有参与到买卖当中才能体现价值。市场上存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和电力现货交易两种交易方式,与中长期交易相比,电力现货交易更为机动灵活,能够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市场公平高效竞争。云南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目前以水电为主的绿色电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连续8年保持在90%左右。截至9月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700万千瓦,带动全省发电量增长13%。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对电力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参与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能推动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能源转型,无疑是改革“棋局”中的关键一步。云南省此前已开展近1年的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在完成多日、周、旬结算运行的基础上,今年11月,把现货结算延长到全月,24小时不间断开市,将电力现货及时出清。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云南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结算周期的25天时间,发电侧出清电量达到227亿千瓦时,跨省送电出清电量达到145亿千瓦时。现货市场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可以通过价格信号更加灵敏地反映电力供需形势变化,能够体现电力资源的稀缺程度,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能够在更大范围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促进西电东送和清洁能源消纳的可持续发展。观望变参与电力交易推动降本增效在云南铝业股份雷火竞技APP官网,有限公司,上游产出的铝水、铝锭供给下游企业生产使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每年以超过400亿度用电量成为云南第一用电大户。当天发电情况怎么样?如何错峰用电,用更少的电生产更多产品?是该公司慧能售电市场部经理杨艳威每天都在思考的事。在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大屏上可以看到,现货交易体系涵盖发电、用电、售电公司等用户主体,云南电力现货市场已初具规模。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用电大户的态度正从观望变为参与。“从申报主体上看,发电侧方面共有49家电厂通过报量报价的方式参与现货出清,其中既有水电厂、火电厂,也有新能源电厂,有36家水电厂以报量不报价的方式参与出清,123家售电公司和两家电网企业参与现货申报。”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发电企业来说,电力现货交易意味着更多的交易机会和竞争压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对于用电企业来说,将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议价能力,将为储能等新型市场主体带来商业机遇。在电力现货模式下,价格成了最好的用电“指挥棒”,电力交易既能灵敏地反映短时供需变化,也能通过价格信号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云南,通过一条条“电力高雷火竞技APP官网,速公路”,当天交易的电力实现跨区域流动,“闪送”千里当天“收货”,能涨能跌、跨省自由交易的电力现货市场加速构建,独立储能等入市实现零的突破,逐渐打破传统电力市场格局,成为电力改革的新锐力量。一个更加绿色、智能、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为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宏观格局下,中国凭借其制造业和贸易领域的独特优势,积极投身于绿色转型的战略进程。深度聚焦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大力推动绿电消费市场的培育与拓展,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增效与可持续发展。日前,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主任陈涛在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专题会上的报告,精准剖析了中国在绿电领域深入探索、稳健前行的专业实践路径,充分展现了中国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专业策略、技术创新以及政策引导等多维度的综合实力,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专业范例与经验借鉴。绿链共识凝聚: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担当中国作为制造业和贸易强国,将推动自身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视为核心使命。深度融入国际贸易和产业分工体系,工业产品出口全球,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地位关键。积极顺应全球绿色转型大势,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为重要方向,为全球绿色供应链构建贡献智慧与力量。绿证事业崛起: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坚实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7.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约55%,为绿色转型提供清洁能源保障并成全球典范。伴随而来的绿证制度不断完善,成为官方认可的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证明,量化环境价值,促进消纳与市场推广。自2023年起,绿证核发数量井喷,截至2024年10月,累计核发量超35亿个,可交易绿证近23亿个。2024年前三季度,4.4万余家用能企业参与绿证交易,同比增长3倍,交易量超2.53亿个,制造业企业为主力,交易主体多元,行业覆盖广。2024年6月底,国家能源局上线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核心功能,借助信息化实现高效运行、无缝协同与数据可溯,同时印发规章制度,完善核销机制,与生态环境部建立信息互通,保障公平公正与市场秩序。深化能源转型:全方位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在绿证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培育市场。完善认证标准体系,建立严格规范认证机制,设计创新消费标志,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产品形象,推动绿色消费理念普及。于机制衔接协同上雷火官方电竞,,强化绿证在消纳责任权重核算作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为双碳目标助力。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中国积极与国际相关方合作,推动绿证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制度、技术、市场机制交流互鉴,助力企业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让中国绿色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为全球绿色供应链发展贡献方案。通过持续深化能源转型,不断完善绿证制度和市场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有望在全球绿色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携手全球各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清洁、低碳、可持续的未来能源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
日前,在第二届链博会清洁能源链专题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世宇表示:在当前复杂且关键的能源发展格局下,绿电消费与电碳耦合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领域深度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将起到“破局”能源转型的作用。刘世宇说,过去十年间,在一个合作”战略的引领下,能源电力行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积极探索并开启了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伟大征程,力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开辟崭新的时代篇章。绿电消费与电碳耦合在这一能源转型进程中扮演着破局的关键角色,其为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极为强劲的动力。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浪潮的席卷下,电力的发输配用环节正经历着深刻的重塑。如,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优化发电端的能源分配与生产效率,智能电网技术能有效提升输电配电的稳定性与精准性,而在用电端则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更为合理的能源消费规划。刘世宇认为,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为碳市场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模式与机遇。因其技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能够精准地记录碳交易信息、企业碳排放数据等,极大地提高了碳市场的透明度与管理效率。二者相互协同、彼此促进,共同推动着供应链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变革。“未来,随着各类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如繁星般不断涌现并迅速深入人心,绿色电力必将成为引领能源消费未来发展趋势的主导力量。而电碳耦合机制也将持续稳固其作为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核心引擎的关键地位。它将深度融合电力系统与碳减排目标,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工业减排等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刘世宇展望绿色电力前景。
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云南省相关部门近日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将实施51个新能源项目,装机共计405.295万千瓦。至此,今年全省已公布三批共300个新能源项目,总装机2358.37万千瓦。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建设清单包括半箐光伏发电场等41个光伏项目、装机容量321.17万千瓦,文笔山风电场(二期)等10个风电项目、装机容量84.125万千瓦,项目主要分布在昆明、楚雄、红河等10个州(市)。《方案》明确,要规范资源配置,加强要素保障,提高审批备案效率,强化调度监测,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按期投产;要强化日常调度监管,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建设公开公示相关制度,严禁以非正当手段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建设;要压实环保、安全生产等责任,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11月份,内蒙古电网单月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00亿千瓦时,达到104.7亿千瓦时,单月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首次突破30%,达到30.9%,同时发电电力、日发电量及占比也在11月双创新高,最大电力2882万千瓦,最大日发电量5.54亿千瓦时,占当日发电量的48%,相当于每2度电中就有1度新能源。得天独厚“风光无限”内蒙古风光资源富集,拥有全国一半以上的风能资源,全国超五分之一的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风光无限”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能源发电增势强劲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遍地开花,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攀升。截至今年5月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已达到10158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高达45%,同比提高了7.3个百分点,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省份。内蒙古“绿电”送全国今年9月,锡林郭勒盟行署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签订《绿电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首次实现跨省区特高压绿电交易。11月,锡林郭勒盟行署又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电量42.17亿千瓦时。内蒙古绿电还输送到山东、山西、江苏等省市,点亮多个城市的绿色未来。2024年以来,内蒙古在传统电力保供基础上推动新型储能装备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截至今年10月底,蒙西电网新能源配建储能项目装机340.1万千瓦/676万千瓦时。今年110月,蒙西电网配建储能装置充放电量约10.3亿千瓦时,等效充电204小时,放电168小时,储能调度运行水平优于其他国内省级电网。内蒙古围绕紧抓快干,新能源深化改革,制定出台加快新能源和电网工程审批建设13项措施,缩短新能源项目审批时间。同时,支持央企、国企和民营头部企业合作投资开发新能源,目前国内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均有新能源投资。如今的内蒙古,新能源“版图”越扩越大,传统电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让美丽草原“风光”正好。
风谷山坡,一台台风力发电机成排矗立,巨大叶片迎风昼夜旋转;大漠戈壁,一个个太阳能光伏板矩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煤海矿场,一辆辆氢能重卡满载煤炭矿石往来穿梭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新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今年以来,新疆新能源发展迅速,前三季度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近2000万千瓦,新增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谁借妙笔绘新绿,天山南北好“风光”。当前,新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和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在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过程中,新疆逐“绿”向“新”,阔步前行。“追风逐日”绿能涌动“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大又甜”多年前的一首民歌让达坂城家喻户晓。如今,这座西北小城又有了“中国风谷”的美誉。“正是看好达坂城风光资源富集,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今年在这里建成投产。”新疆华电苇湖梁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晓亮介绍,该基地是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项目投运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沙漠、戈壁、荒漠曾长期被视为新疆自然禀赋的劣势,但现代科技改变了这一观念。如今,这里成为建设风光基地的优势区域。截至今年10月底,新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8400万千瓦,占新疆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一半,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迎着发展“风口”,新疆新能源产业快步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目前,新疆已建成哈密、准东、南疆环塔里木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疆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郑子雯介绍,新疆还在加快建设哈密北、若羌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能源开发“追风逐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趁势而起。投料、加热、拉棒在新疆首座高效N型大尺寸单晶硅项目哈密清电硅业生产车间内,多晶硅料在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单晶炉内,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变成一根长达3.8米、重约400公斤的单晶硅棒。清电硅业技术研发部高级经理秦现东介绍,该项目于今年6月全面建成达产,产品将主要用于光伏制造产业。“哈密雷火竞技APP官网,市原材料石英岩预测资源量3435万吨,硅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哈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窦仁才表示,将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政策等优势条件,推动硅光伏等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绿电消纳融合发展。光伏组件、风机、叶片、塔筒新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链加快完善。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雷火官方电竞,,今年前10个月,新疆硅光伏产业链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21.2%、27%;能源装备产业链市场需求旺盛,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器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2%、15.4%。在新疆辽阔的土地上,白色的风车“森林”、成排连片的蓝色光伏“海洋”,正成为常见的风景。“氢”风劲吹“蓄”能发展很多人不知道,氢能也分“颜色”。相较于利用化石燃料生产的灰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获得的氢被称为绿氢,由于其全生命周期几乎没有碳排放,成为氢能理想的应用形态。位于天山南麓的库车市,约900个足球场大小的光伏电站正将电能输送至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厂区,用于生产氢气。这些绿氢通过管道输送至6公里外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替代炼油过程中使用的灰氢。“我们每年有2万吨的绿氢产能,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中国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范林松说。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哈密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还被列为首批氢能产业示范区,让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今年5月,新疆中通客车有限公司制造的首台氢燃料客车在乌鲁木齐正式下线座制加氢一体站,投运氢燃料重卡35辆、氢燃料公交7辆;伊宁市在今年3月产出高纯度氢气,首批10辆氢燃料重卡已上路测试目前,新疆氢能产业链已建成项目6个、总投资19亿元,氢能应用场景已覆盖化工、交通等领域。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随之增加。顺势而为,新疆正加快布局新型储能项目。金风天润达坂城精细化储能二电站指挥中心里,智慧数据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各项关键生产数据一目了然。负责人孙义江介绍,储能电站投入商业运行一年多来,有14个储能电池舱投入使用,通过参与新疆电网的调峰调频,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水平。今年以来,新疆有多个项目开工建设: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新疆最大单体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工,新疆首个新能源储能锂电池电芯项目在乌鲁木齐启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二氧化碳储能电站破土动工截至今年10月底,新疆电网累计储能装机697.9万千瓦/2344万千瓦时,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新型储能建设蹄疾步稳。低碳清洁惠及民生向“新”求变,“风光”无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为新疆发展夯实“绿色底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大约7毫秒!也就一眨眼的工夫,郑州就能用上新疆的电。”哈密市伊州区天山换流站站长寻传宝介绍,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首个特高压项目,输电能力可达800万千瓦,外送清洁能源占比超过40%。自2010年疆电外送工程实施以来,新疆外送电量已超8000亿千瓦时,送电范围覆盖20个省份。其中,新能源电量外送占比近三成,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69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8亿吨。新能源开发利用势头强劲,赋能传统能源基地的绿色转型。作为我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正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占比。今年前10个月,塔里木油田光伏项目发电量超11亿千瓦时。“2023年至今,油田先后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两地建成4座总装机规模130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执行董事雷霆表示,越来越多的生产场站正用光伏电能取代传统电能驱油采气,油田正逐步构建“油气风光热”多能互补的能源供给新格局。“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铜、盆盆有油煤、处处有“风光”,丰厚的“家底”,正转化为提升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有力依托。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饱受风沙侵扰,当地人形容是“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农业”治沙项目正在为当地群众带来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在和田地区洛浦县,现代大型机械正在沙漠边缘筑下一片片“绿色屏障”。“光伏板高度在4.5米左右,倾斜角度33度。项目设计之初,就为农业种植预留了空间。”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谢雄介绍,“明年开春,大量苜蓿就会种在光伏电站下的沙地里,做到发电、农业增收、治沙相结合。”从风机制造到光伏产品生产,从风光基地建设到氢能布局,新疆好“风光”不仅带动产业蓬勃发展,还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鼓起腰包”。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新疆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风力发电叶片和主机。“每个月工资7000元左右,上班离家还近。”在企业工作的博斯坦乡博斯坦村返乡大学生卡米热丁说。该企业投产以来,不但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还为当地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仅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新能源企业就已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2000多人次。经济发展、生态向好、民生改善在追“新”逐“绿”的道路上,新疆的“风光”故事还在继续精彩书写。(完)(新华社记者李自良、顾煜、杜刚)